ks3778's avatar
ks3778

July 4, 2021

0
邓克效应 (Dunning Kruger Effect) 的正面影响

最近我听到一个原理叫做 “Dunning Kruger Effect” (邓宁-克鲁格效应,简称邓克效应)。 邓克效应是什么呢?就是一种认偏差,具体的定义是:能力欠缺的人会错误地以为自己真实能力更强。因为缺乏事情的规模观念,不深刻理解事情的细节和基础,所以会产生虚幻的优越感。而真正能力强的人反而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是知道事情的真实状态、观念成熟、有标准的参考点,所以会更加觉得自己没准备好,落后,以及有劣势感。换句话说,没能力的人更偏向高估自己真正的能力,能力丰富的人更偏向低估自己真正的能力。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人在日常生活里是以为邓克效应是一种负面现象。这个想法不是没有道理,无论在学习、生意、爱情、或作重大决定中,高估自己的能力是一件非常危险甚至能丧命的事。

但是如果我们不说那种极端情况,邓克效应能不能给我们带来正面影响?起初想一想,这个观点真的很奇怪。邓克效应明明是一个认知偏差,是一种人类心理缺陷,怎么能是好事呢?但是经过进一步思考,其实能发现很多生活例子可以证明邓克效应有正面的影响。

最明显的就是邓克效应在学习新知识时带来的激励。一开始进一个新领域,一个极点理智无邓克效应的人,因为弥漫着新知识,会感觉有压力。如果想太多会觉得这条路太长了而他们并不能看到尽头 - “这个领域这么大有太多东西要学,我怎么能学完一切!”。也许他们也开始跟更高级学习者作比较使自己自卑,失去继续学下去的激励。但你不能说他们的想法没道理,毕竟他们做出来的是一个准确评价,没有高估自己的能力。这个领域确实很大很复杂的。

但一个普通人会继续学下去,因为根据邓克效应,他们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在每一步会感觉他们真的能继续走下去。他们稍微有一点的进步就会觉得自己好厉害,满意能有一棵树而不会因为不能占有整个森林觉得沮丧。

我举个例子,一开始学新语言一个学习者会先学简单的基础,比如容易理解的语法,句子,和词汇。用这些基本知识他们会开始一点点提高他们的水平,比如开始看段视频,文章,甚至和母语者聊天讲一些简单的对话。这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新鲜感,他们终于觉得自己能用另一门语言!跟据他们自己的评价,水平应该挺高的,因为能跟母语者聊天水平怎么可能差呢?其实对旁观者来看这很明确的是一个高估,如果你给这位学习者看电影、小说或聊一些复杂的话题比如政治、经济、科学等等他们就会卡住以及无法理解。但就是因为有这个高估评价,他们才会有激励去继续学下去。

如果当时他们发现自己的水平远远不如母语者,你觉得他们会有什么反应?

如果你跟他们说 “其实这个语言还有很多复杂的细节、词汇、语法等等,要花好几年才能力登峰造极,你仅仅就体验这语言冰山一角”,他们会怎么想?

如果是我的话我就会很快失去学习动力,继续学下感觉去好无意义,“反正我花了那么多时间水平反而没我想象得那么好,就干脆不学了!”

一个学习者之所以继续学下去,是因为他们无知并缺乏领域规模概念。他们的视野就专注目前的一段路,所以一开始总是觉得自己的能力很强。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小专家”,所以始终都会有激励去继续扩大知识量。

总的来说,虽然邓克效应是一个认知偏差,但高估能力可以给你产生动力,这至少比低估能力没有动力好。


Summary: This piece of writing is about the Dunning Kruger Effect, and how I think it may actually be a positive thing for new learners in a subject area. It prevents new learners from getting overwhelmed and losing motivation. Because they are overconfidence in their ability, this at least gives them motivation to continue learning.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4%A7%E5%AF%A7-%E5%85%8B%E9%AD%AF%E6%A0%BC%E6%95%88%E6%87%89

Corrections

邓克效应 (Dunning Kruger Effect) 的正面影响

最近我听到一个原理叫做 “Dunning Kruger Effect” (邓宁-克鲁格效应,简称邓克效应)。

邓克效应是什么呢?

就是一种认(知)偏差,具体的定义是:能力欠缺的人会错误地以为自己真实能力更强。

而真正能力强的人反而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知道事情的真实状态、观念成熟、有标准的参考点,所以会更加觉得自己没准备好,落后,以及有劣势感。

换句话说,没能力的人更偏向高估自己真正的能力,能力丰富的人更偏向低估自己真正的能力。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人在日常生活里以为邓克效应是一种负面现象。

这个想法不是没有道理,无论在学习、生意、爱情、或作重大决定中,高估自己的能力是一件非常危险甚至能丧命的事。

但是如果我们不说那种极端情况,邓克效应能不能给我们带来正面影响?

起初想一想,这个观点真的刚接触这个概念时真的感觉很奇怪。

邓克效应明明是一个(一种)认知偏差,是一种人类心理缺陷,怎么能是好事呢?

但是经过进一步思考,其实能发现很多生活例子可以证明邓克效应有正面的影响。

最明显的就是邓克效应在学习新知识时带来的激励。

一开始进一个新领域,一个极点理智无邓克效应的人,因为弥漫着新知识,会感觉有压力。

如果想太多会觉得这条路太长了而他们并不能看到尽头 - “这个领域这么大有太多东西要学,我怎么能学完一切!”。

也许他们开始跟更高级学习者作比较使自己自卑,失去继续学下去的激励。

但你不能说他们的想法没道理,毕竟他们做出来的是一个准确评价(判断),没有高估自己的能力。

这个领域确实很大很复杂的。

但一个普通人会继续学下去,因为根据邓克效应,他们会高估自己的能力,每一步(都)会感觉他们真的能继续走下去。

他们稍微有一点的进步就会觉得自己好厉害,满意能有一棵树而不会因为不能占有整个森林觉得沮丧。

我举个例子,一开始学新语言一个学习者会先学简单的基础,比如容易理解的语法,句子,和词汇。

用这些基本知识他们会开始一点点提高他们的水平,比如开始看段视频,文章,甚至和母语者聊天讲一些简单的对话。

这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新鲜感,他们终于觉得自己能用另一门语言(了)

跟据他们自己的评价,水平应该挺高的,因为能跟母语者聊天水平怎么可能差呢?

其实旁观者看这很明确是一个高估,如果你给这位学习者看电影、小说或聊一些复杂的话题比如政治、经济、科学等等他们就会卡住以及无法理解。

但就是因为有这个高估评价,他们才会有激励去动力继续学下去。

如果当时他们发现自己的水平远远不如母语者,你觉得他们会有什么反应?

如果你跟他们说 “其实这个语言还有很多复杂的细节、词汇、语法等等,要花好几年才能登峰造极,你仅仅体验这语言冰山一角”,他们会怎么想?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很快失去学习动力,继续学下感觉去好无意义,“反正我花了那么多时间水平反而没我想象得那么好,就干脆不学了!”

一个学习者之所以继续学下去,是因为他们无知(无畏)——缺乏领域规模概念。

他们的视野专注目前的一段路,所以一开始总是觉得自己的能力很强。

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小专家”,所以始终都会有激励动力去继续扩大知识量。

总的来说,虽然邓克效应是一个认知偏差,但高估能力可以给你产生动力,这至少比低估能力没有动力好。

Feedback

中文厉害!

ks3778's avatar
ks3778

July 5, 2021

0

其实旁观者看这很明确是一个高估,如果你给这位学习者看电影、小说或聊一些复杂的话题比如政治、经济、科学等等他们就会卡住以及无法理解。

这句能不能写成:其实在旁观者看来这很明确是一个高估
(“这”放到 “很明确” 前面)

ks3778's avatar
ks3778

July 5, 2021

0

Thanks for the feedback Jack!

Jack's avatar
Jack

July 5, 2021

0

这句能不能写成:其实在旁观者看来这很明确是一个高估 (“这”放到 “很明确” 前面)

完全可以,而且我觉得这样更好。absolutely can, and I think it is better.

kiwy's avatar
kiwy

July 5, 2021

0

如果你跟他们说 “其实这个语言还有很多复杂的细节、词汇、语法等等,要花好几年才能登峰造极,你仅仅体验这语言冰山一角”,他们会怎么想?

觉得去掉“仅仅”会更好

kiwy's avatar
kiwy

July 5, 2021

0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很快失去学习动力,继续学下感觉去好无意义,“反正我花了那么多时间水平反而没我想象得那么好,就干脆不学了!”

“感觉学下去毫无意义”

kiwy's avatar
kiwy

July 5, 2021

0

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小专家”,所以始终都会有激励动力去继续扩大知识量。

觉得用“激情”会更好一点

ks3778's avatar
ks3778

July 5, 2021

0

觉得去掉“仅仅”会更好

Thanks!

ks3778's avatar
ks3778

July 5, 2021

0

完全可以,而且我觉得这样更好。absolutely can, and I think it is better.

Thank you!

邓克效应 (Dunning Kruger Effect) 的正面影响


This sentence has been marked as perfect!

最近我听到一个原理叫做 “Dunning Kruger Effect” (邓宁-克鲁格效应,简称邓克效应)。


This sentence has been marked as perfect!

邓克效应是什么呢?


This sentence has been marked as perfect!

就是一种认偏差,具体的定义是:能力欠缺的人会错误地以为自己真实能力更强。


就是一种认(知)偏差,具体的定义是:能力欠缺的人会错误地以为自己真实能力更强。

因为缺乏事情的规模观念,不深刻理解事情的细节和基础,所以会产生虚幻的优越感。


而真正能力强的人反而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是知道事情的真实状态、观念成熟、有标准的参考点,所以会更加觉得自己没准备好,落后,以及有劣势感。


而真正能力强的人反而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知道事情的真实状态、观念成熟、有标准的参考点,所以会更加觉得自己没准备好,落后,以及有劣势感。

换句话说,没能力的人更偏向高估自己真正的能力,能力丰富的人更偏向低估自己真正的能力。


This sentence has been marked as perfect!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人在日常生活里是以为邓克效应是一种负面现象。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人在日常生活里以为邓克效应是一种负面现象。

这个想法不是没有道理,无论在学习、生意、爱情、或作重大决定中,高估自己的能力是一件非常危险甚至能丧命的事。


This sentence has been marked as perfect!

但是如果我们不说那种极端情况,邓克效应能不能给我们带来正面影响?


This sentence has been marked as perfect!

起初想一想,这个观点真的很奇怪。


起初想一想,这个观点真的刚接触这个概念时真的感觉很奇怪。

邓克效应明明是一个认知偏差,是一种人类心理缺陷,怎么能是好事呢?


邓克效应明明是一个(一种)认知偏差,是一种人类心理缺陷,怎么能是好事呢?

但是经过进一步思考,其实能发现很多生活例子可以证明邓克效应有正面的影响。


This sentence has been marked as perfect!

最明显的就是邓克效应在学习新知识时带来的激励。


This sentence has been marked as perfect!

一开始进一个新领域,一个极点理智无邓克效应的人,因为弥漫着新知识,会感觉有压力。


This sentence has been marked as perfect!

如果想太多会觉得这条路太长了而他们并不能看到尽头 - “这个领域这么大有太多东西要学,我怎么能学完一切!”。


This sentence has been marked as perfect!

也许他们也开始跟更高级学习者作比较使自己自卑,失去继续学下去的激励。


也许他们开始跟更高级学习者作比较使自己自卑,失去继续学下去的激励。

但你不能说他们的想法没道理,毕竟他们做出来的是一个准确评价,没有高估自己的能力。


但你不能说他们的想法没道理,毕竟他们做出来的是一个准确评价(判断),没有高估自己的能力。

这个领域确实很大很复杂的。


这个领域确实很大很复杂的。

但一个普通人会继续学下去,因为根据邓克效应,他们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在每一步会感觉他们真的能继续走下去。


但一个普通人会继续学下去,因为根据邓克效应,他们会高估自己的能力,每一步(都)会感觉他们真的能继续走下去。

他们稍微有一点的进步就会觉得自己好厉害,满意能有一棵树而不会因为不能占有整个森林觉得沮丧。


This sentence has been marked as perfect!

我举个例子,一开始学新语言一个学习者会先学简单的基础,比如容易理解的语法,句子,和词汇。


This sentence has been marked as perfect!

用这些基本知识他们会开始一点点提高他们的水平,比如开始看段视频,文章,甚至和母语者聊天讲一些简单的对话。


用这些基本知识他们会开始一点点提高他们的水平,比如开始看段视频,文章,甚至和母语者聊天讲一些简单的对话。

这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新鲜感,他们终于觉得自己能用另一门语言!


这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新鲜感,他们终于觉得自己能用另一门语言(了)

跟据他们自己的评价,水平应该挺高的,因为能跟母语者聊天水平怎么可能差呢?


This sentence has been marked as perfect!

其实对旁观者来看这很明确的是一个高估,如果你给这位学习者看电影、小说或聊一些复杂的话题比如政治、经济、科学等等他们就会卡住以及无法理解。


其实旁观者看这很明确是一个高估,如果你给这位学习者看电影、小说或聊一些复杂的话题比如政治、经济、科学等等他们就会卡住以及无法理解。

但就是因为有这个高估评价,他们才会有激励去继续学下去。


但就是因为有这个高估评价,他们才会有激励去动力继续学下去。

如果当时他们发现自己的水平远远不如母语者,你觉得他们会有什么反应?


This sentence has been marked as perfect!

如果你跟他们说 “其实这个语言还有很多复杂的细节、词汇、语法等等,要花好几年才能力登峰造极,你仅仅就体验这语言冰山一角”,他们会怎么想?


如果你跟他们说 “其实这个语言还有很多复杂的细节、词汇、语法等等,要花好几年才能登峰造极,你仅仅体验这语言冰山一角”,他们会怎么想?

如果是我的话我就会很快失去学习动力,继续学下感觉去好无意义,“反正我花了那么多时间水平反而没我想象得那么好,就干脆不学了!”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很快失去学习动力,继续学下感觉去好无意义,“反正我花了那么多时间水平反而没我想象得那么好,就干脆不学了!”

一个学习者之所以继续学下去,是因为他们无知并缺乏领域规模概念。


一个学习者之所以继续学下去,是因为他们无知(无畏)——缺乏领域规模概念。

他们的视野就专注目前的一段路,所以一开始总是觉得自己的能力很强。


他们的视野专注目前的一段路,所以一开始总是觉得自己的能力很强。

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小专家”,所以始终都会有激励去继续扩大知识量。


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小专家”,所以始终都会有激励动力去继续扩大知识量。

总的来说,虽然邓克效应是一个认知偏差,但高估能力可以给你产生动力,这至少比低估能力没有动力好。


This sentence has been marked as perfect!

You need LangCorrect Premium to access this feature.

Go Prem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