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12, 2021
我刚跟一个好朋友聊天,觉得很感恩有它的友谊,算是挚友把。
我每次跟他讲话都即让我可以优哉游哉地表达心事,也会挑战我的思考方式以用不同的观点来看待事情与透露任何盲点。
在某种程度下他的性格与我很像,但在某种程度下他跟我很不一样。我认为我们的相同和相异的结合恰恰是为什么我们会聊的那么投缘。在我忽略的地方他能给我不同的见地,反之亦然。
我刚跟一个好朋友聊天,觉得很感恩有它的友谊,算是挚友把(算是挚友吧)聊天,觉得很感谢能跟他成为朋友。
1.「算是挚友吧」缺少主语,你前文主语是「我」,所以你写的长句拆分一下相当于:
(1)我刚跟一个好朋友聊天 。
(2)我觉得很感恩有他的友谊。
(3)我算是挚友吧(我是挚友)。
2.我个人觉得「感恩友谊」不自然
我每次跟他讲话都即让我可以优哉游哉地表达心事,时,都能够自由表达心事。与他的交流也会挑战我的思考维方式以用不同的观点来看待事情与透露任何盲点, 促使我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并发现自己的思维盲区。
1.你一直以来有一个问题是:长句过多(这个问题几乎每篇文章都会出现,可能是受到英文的影响),比如「也会挑战我的思考方式以用不同的观点来看待事情与透露任何盲点」这句。 下次写文章时候可以考虑做长句的拆分。
2.「也会挑战我的思考方式」缺少主语,主语应该是「与他的交流」。
3.「悠哉游哉」和「优哉游哉」都存在。
优哉游哉,形容从容不迫,悠闲自在的样子,出自《诗经·小雅·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悠哉游哉,意思是悠闲自在。 出自谌容《赞歌》:“他披着一件灰布棉袄,两只空洞洞的棉袄袖子在肩上晃来晃去,给人一种悠哉游哉的感觉。”
我个人不建议你在这里使用两者的任何一个,它们表示的是「**生活**悠闲自在的状态」,用在这里不自然。另外要注意的点是,使用成语要谨慎,确认好意思再使用。中文母语者大部分时候也不怎么用成语,甚至不明白很多成语的意思和用法。有时比较日常的文章里使用成语反而让文章过于「文邹邹」。
4.「盲点」在中文中一般作为科学术语使用。
在某种程度下他的性格与他的性格和思维方式在一些方面跟我很像,但在某种程度下他些方面又跟我很不一样。差异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互相提供不同的思维切入点。
最后一句可以移动到 这里。(当然我对最后一句做了大的改动)
我认为我们的相同和相异的结合恰恰是为什么我们会聊的也正因为我们相似中有差异,所以能聊得那么投缘机。
「我们能够聊得很投机」/「我们很投缘」
这句直接改的话是「我认为这种相同和相异的结合恰恰是为什么我们会聊的那么投缘。」 ,但是这样写还是听起来很不自然,感觉像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句子。但口语中这么说似乎没问题。
在我忽略的地方他能给我不同的见地,反之亦然。
1.我觉得这句出现在这里太突兀了,移到了前面。
2.「他能给我不同的见地,反之亦然」这句有点啰嗦,直接说「互相提供不同的见解」就可以。
没有必要加上「在我忽略的地方」,因为「自己没想出来的见解」本来就意味着存在「被自己忽略的地方」。
3.「见地」一般用于「很有见地」(说话的人水平高深、经验丰富,说出的话很有水平、内容深刻),而且也非常正式。
挚友
我刚跟一个好朋友聊天,觉得很感恩有它他给我的友谊,算是挚友把吧。
我每次跟他讲话都即既让我可以优悠哉游哉地表达心事,也会挑战我的思考方式,以用不同的观点来看待事情与透露任何的同时发现所有盲点。
在某种程度下上,他的性格与我很像,但在某种程度下从另外的角度看他跟我又很不一样。
其实这句最好用“方面”而不是“程度”,因为一个事物整体上就只有一种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后面就不会有另一种程度上。但是如今这种用法在中文也越来越常见。
要是我可能会这样写:“某些方面,他的性格和我很像,但在另外一些方面他又跟我很不一样。”
我认为我们的相同和相异的结合恰恰是为什么我们会聊的那么投缘之所以聊的那么投缘恰恰是由于性格的相似中有差异。
或者:“我认为我们的性格相似中有差异恰恰是为什么我们会聊的那么投缘的原因。”
“恰恰是”在因果关系逻辑中一般引出原因,⬆的“恰恰是”虽然后面是结果,但是强调的是前面的部分,也就是原因。
在我忽略的地方他能给我不同的见地解,反之亦然。
“见地”和“见解”意思差不多,但是“不同”一般和“见解”搭配。
挚友 This sentence has been marked as perfect! |
我刚跟一个好朋友聊天,觉得很感恩有它的友谊,算是挚友把。 我刚跟一个好朋友聊天,觉得很感恩 我刚跟一个好朋友 1.「算是挚友吧」缺少主语,你前文主语是「我」,所以你写的长句拆分一下相当于: (1)我刚跟一个好朋友聊天 。 (2)我觉得很感恩有他的友谊。 (3)我算是挚友吧(我是挚友)。 2.我个人觉得「感恩友谊」不自然 |
我每次跟他讲话都即让我可以优哉游哉地表达心事,也会挑战我的思考方式以用不同的观点来看待事情与透露任何盲点。
我每次跟他讲话 1.你一直以来有一个问题是:长句过多(这个问题几乎每篇文章都会出现,可能是受到英文的影响),比如「也会挑战我的思考方式以用不同的观点来看待事情与透露任何盲点」这句。 下次写文章时候可以考虑做长句的拆分。 2.「也会挑战我的思考方式」缺少主语,主语应该是「与他的交流」。 3.「悠哉游哉」和「优哉游哉」都存在。 优哉游哉,形容从容不迫,悠闲自在的样子,出自《诗经·小雅·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悠哉游哉,意思是悠闲自在。 出自谌容《赞歌》:“他披着一件灰布棉袄,两只空洞洞的棉袄袖子在肩上晃来晃去,给人一种悠哉游哉的感觉。” 我个人不建议你在这里使用两者的任何一个,它们表示的是「**生活**悠闲自在的状态」,用在这里不自然。另外要注意的点是,使用成语要谨慎,确认好意思再使用。中文母语者大部分时候也不怎么用成语,甚至不明白很多成语的意思和用法。有时比较日常的文章里使用成语反而让文章过于「文邹邹」。 4.「盲点」在中文中一般作为科学术语使用。 |
在某种程度下他的性格与我很像,但在某种程度下他跟我很不一样。
其实这句最好用“方面”而不是“程度”,因为一个事物整体上就只有一种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后面就不会有另一种程度上。但是如今这种用法在中文也越来越常见。 要是我可能会这样写:“某些方面,他的性格和我很像,但在另外一些方面他又跟我很不一样。”
最后一句可以移动到 这里。(当然我对最后一句做了大的改动) |
我认为我们的相同和相异的结合恰恰是为什么我们会聊的那么投缘。 我认为我们 或者:“我认为我们的性格相似中有差异恰恰是为什么我们会聊的那么投缘的原因。” “恰恰是”在因果关系逻辑中一般引出原因,⬆的“恰恰是”虽然后面是结果,但是强调的是前面的部分,也就是原因。
「我们能够聊得很投机」/「我们很投缘」 这句直接改的话是「我认为这种相同和相异的结合恰恰是为什么我们会聊的那么投缘。」 ,但是这样写还是听起来很不自然,感觉像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句子。但口语中这么说似乎没问题。 |
在我忽略的地方他能给我不同的见地,反之亦然。 在我忽略的地方他能给我不同的见 “见地”和“见解”意思差不多,但是“不同”一般和“见解”搭配。
1.我觉得这句出现在这里太突兀了,移到了前面。 2.「他能给我不同的见地,反之亦然」这句有点啰嗦,直接说「互相提供不同的见解」就可以。 没有必要加上「在我忽略的地方」,因为「自己没想出来的见解」本来就意味着存在「被自己忽略的地方」。 3.「见地」一般用于「很有见地」(说话的人水平高深、经验丰富,说出的话很有水平、内容深刻),而且也非常正式。 |
You need LangCorrect Premium to access this feature.
Go Prem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