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gerx's avatar
pringerx

July 12, 2021

0
挚友

我刚跟一个好朋友聊天,觉得很感恩有它的友谊,算是挚友把。

我每次跟他讲话都即让我可以优哉游哉地表达心事,也会挑战我的思考方式以用不同的观点来看待事情与透露任何盲点。

在某种程度下他的性格与我很像,但在某种程度下他跟我很不一样。我认为我们的相同和相异的结合恰恰是为什么我们会聊的那么投缘。在我忽略的地方他能给我不同的见地,反之亦然。

Corrections

我刚跟一个好朋友聊天,觉得很感恩有它的友谊,算是挚友把(算是挚友吧)聊天,觉得很感谢能跟他成为朋友

1.「算是挚友吧」缺少主语,你前文主语是「我」,所以你写的长句拆分一下相当于:

(1)我刚跟一个好朋友聊天 。

(2)我觉得很感恩有他的友谊。

(3)我算是挚友吧(我是挚友)。

2.我个人觉得「感恩友谊」不自然

我每次跟他讲话都即让我可以优哉游哉地表达心事,时,都能够自由表达心事。与他的交流也会挑战我的思方式以用不同的观点来看待事情与透露任何盲点, 促使我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并发现自己的思维盲区

1.你一直以来有一个问题是:长句过多(这个问题几乎每篇文章都会出现,可能是受到英文的影响),比如「也会挑战我的思考方式以用不同的观点来看待事情与透露任何盲点」这句。 下次写文章时候可以考虑做长句的拆分。

2.「也会挑战我的思考方式」缺少主语,主语应该是「与他的交流」。

3.「悠哉游哉」和「优哉游哉」都存在。
优哉游哉,形容从容不迫,悠闲自在的样子,出自《诗经·小雅·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悠哉游哉,意思是悠闲自在。 出自谌容《赞歌》:“他披着一件灰布棉袄,两只空洞洞的棉袄袖子在肩上晃来晃去,给人一种悠哉游哉的感觉。”

我个人不建议你在这里使用两者的任何一个,它们表示的是「**生活**悠闲自在的状态」,用在这里不自然。另外要注意的点是,使用成语要谨慎,确认好意思再使用。中文母语者大部分时候也不怎么用成语,甚至不明白很多成语的意思和用法。有时比较日常的文章里使用成语反而让文章过于「文邹邹」。

4.「盲点」在中文中一般作为科学术语使用。

在某种程度下他的性格与他的性格和思维方式在一些方面跟我很像,在某种程度下他些方面又跟我很不一样。差异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互相提供不同的思维切入点。

最后一句可以移动到 这里。(当然我对最后一句做了大的改动)

我认为我们的相同和相异的结合恰恰是为什么我们会聊的也正因为我们相似中有差异,所以能聊得那么投

「我们能够聊得很投机」/「我们很投缘」

这句直接改的话是「我认为这种相同和相异的结合恰恰是为什么我们会聊的那么投缘。」 ,但是这样写还是听起来很不自然,感觉像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句子。但口语中这么说似乎没问题。

在我忽略的地方他能给我不同的见地,反之亦然。

1.我觉得这句出现在这里太突兀了,移到了前面。

2.「他能给我不同的见地,反之亦然」这句有点啰嗦,直接说「互相提供不同的见解」就可以。
没有必要加上「在我忽略的地方」,因为「自己没想出来的见解」本来就意味着存在「被自己忽略的地方」。

3.「见地」一般用于「很有见地」(说话的人水平高深、经验丰富,说出的话很有水平、​内容深刻),而且也非常正式。

pringerx's avatar
pringerx

July 13, 2021

0

我每次跟他讲话都即让我可以优哉游哉地表达心事,时,都能够自由表达心事。与他的交流也会挑战我的思方式以用不同的观点来看待事情与透露任何盲点, 促使我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并发现自己的思维盲区

谢谢你的建议,下次我会尝试造比较短一点的句子。
关于你对成语的看法我也认同,只不过作为一个学习者我在这里写文章的目的是想挑战自己尝试不同新的词语 (push my boundaries a bit)。
虽然我知道很有可能用法不适当,但如果没尝试过以及没收到像你给我怎么棒的修改,我也不会知道这些词语的用法。
所以很感谢你每次给我的建议,尤其是你跟我说哪个词语和句构不自然。

pringerx's avatar
pringerx

July 13, 2021

0

在某种程度下他的性格与他的性格和思维方式在一些方面跟我很像,在某种程度下他些方面又跟我很不一样。差异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互相提供不同的思维切入点。

”思维切入点“ 我没听过,是 “thinking entry point" 的意思吗?

pringerx's avatar
pringerx

July 13, 2021

0

我认为我们的相同和相异的结合恰恰是为什么我们会聊的也正因为我们相似中有差异,所以能聊得那么投

”相思中的差异“, 我不知道可以遮掩说,谢谢!
请问”恰恰是“跟“正是”是类似吗?

pringerx's avatar
pringerx

July 13, 2021

0

在我忽略的地方他能给我不同的见地,反之亦然。

了解,有没有另外一个字比”见地“没那么正式吗,见解会比较非正式吗?

过于啰嗦也许是我的特长...

Lelseywong's avatar
Lelseywong

July 13, 2021

0

”思维切入点“ 我没听过,是 “thinking entry point" 的意思吗?

我搜不到thinking entry point的相关信息,但从字面上看,思维切入点 应该是和 thinking entry point(思考的入口)差不多。

Lelseywong's avatar
Lelseywong

July 13, 2021

0

”相思中的差异“, 我不知道可以遮掩说,谢谢! 请问”恰恰是“跟“正是”是类似吗?

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我自己觉得「恰恰是」很绕口,「正是」听起来更文雅。也有可能是我个人的语言使用习惯。
---------------
我能想到的一个区别是「正是」可以单独作为句子使用,而「恰恰是」不可以。
比如:
甲:请问阁下就是xxx吗? 乙:正是。(当然这种用法听起来很不日常,可能会在电视剧里听到)

Lelseywong's avatar
Lelseywong

July 13, 2021

0

了解,有没有另外一个字比”见地“没那么正式吗,见解会比较非正式吗? 过于啰嗦也许是我的特长...

我不知道你是否知道,不过如果你是与中国大陆人交流,「字」指的是「character」, 而不是「word」,大陆会说「词」。
-------
我自己似乎从来没用过「见地」,一般是会在文章中看到「很有见地」「思想见地」之类的用法。
「见解」不如「见地」正式,但也不是很日常。

日常可能会说「想法」/「看法」之类的。

Lelseywong's avatar
Lelseywong

July 13, 2021

0

下面是我在https://www.italki.com/post/question-410061看到的一段解释,我觉得写得很好。

见地,强调看法高出一般人的理解,更深刻专业,多形容专业人士的看法。(professional opinion)
见解,跟看法基本一样,更加书面化。( written word)

pringerx's avatar
pringerx

July 14, 2021

0

下面是我在https://www.italki.com/post/question-410061看到的一段解释,我觉得写得很好。 见地,强调看法高出一般人的理解,更深刻专业,多形容专业人士的看法。(professional opinion) 见解,跟看法基本一样,更加书面化。( written word)

谢谢 🙏

挚友

我刚跟一个好朋友聊天,觉得很感恩有它他给我的友谊,算是挚友

每次跟他讲话都即让我可以哉游哉地表达心事,也挑战我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观点来看待事情与透露任何的同时发现所有盲点。

某种程度上,他的性格与我很像,但在某种程度下从另外的角度看他跟我很不一样。

其实这句最好用“方面”而不是“程度”,因为一个事物整体上就只有一种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后面就不会有另一种程度上。但是如今这种用法在中文也越来越常见。
要是我可能会这样写:“某些方面,他的性格和我很像,但在另外一些方面他又跟我很不一样。”

我认为我们的相同和相异的结合恰恰是为什么我们会聊的那么投缘之所以聊的那么投缘恰恰是由于性格的相似中有差异

或者:“我认为我们的性格相似中有差异恰恰是为什么我们会聊的那么投缘的原因。”
“恰恰是”在因果关系逻辑中一般引出原因,⬆的“恰恰是”虽然后面是结果,但是强调的是前面的部分,也就是原因。

在我忽略的地方他能给我不同的见,反之亦然。

“见地”和“见解”意思差不多,但是“不同”一般和“见解”搭配。

pringerx's avatar
pringerx

July 13, 2021

0

每次跟他讲话都即让我可以哉游哉地表达心事,也挑战我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观点来看待事情与透露任何的同时发现所有盲点。

请问同时前面为何要加「的」,我不太懂这个语法点,谢谢🙏

pringerx's avatar
pringerx

July 13, 2021

0

某种程度上,他的性格与我很像,但在某种程度下从另外的角度看他跟我很不一样。

了解,所以你的意思是"程度"你会用形容比较抽象的东西,而不是事物吗?

pringerx's avatar
pringerx

July 13, 2021

0

我认为我们的相同和相异的结合恰恰是为什么我们会聊的那么投缘之所以聊的那么投缘恰恰是由于性格的相似中有差异

不好意思我不太懂你最后一句:“⬆的“恰恰是”虽然后面是结果,但是强调的是前面的部分,也就是原因。”

milktree's avatar
milktree

July 13, 2021

0

请问同时前面为何要加「的」,我不太懂这个语法点,谢谢🙏

“······的同时”是习惯用法。例如:他在做作业的同时也听着音乐。我在看电视的同时吃着零食。我们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

milktree's avatar
milktree

July 13, 2021

0

了解,所以你的意思是"程度"你会用形容比较抽象的东西,而不是事物吗?

“程度”可以用在具体事物上面。但是某个事物在特定的时间内只有一个程度。你的文章中讲述两人的性格,让我们假设有70%的相似,30%的不同(我随便说的),那么这就是一种程度,只要你们的性格没有变,就不会有另一种程度。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在某种(另一种)程度上······。”这样的句子听起来很奇怪。
可以参考下面两个例句:
1. 夏天是炎热的,根据夏天不同的炎热程度,可以分为初夏、盛夏和残夏。
2. 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
随着时间的变化,程度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很大程度上”和“一定程度上”更常用:
3. 翻译文艺作品之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能否恰如其分地与源语作者同声相应。
4. 河运延误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因运输量下降而减少。
不同的对象也有不同的程度:
5. 大多数癌症病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癌痛困扰。

milktree's avatar
milktree

July 13, 2021

0

不好意思我不太懂你最后一句:“⬆的“恰恰是”虽然后面是结果,但是强调的是前面的部分,也就是原因。”

不好意思,我说的太含糊了。
“恰恰是”强调的是原因,不管这个原因在句子中出现在“恰恰是”的前面还是后面。所以我的第二种改法,在句子末尾加了“的原因”,就是把语意指向前半句,这样强调的还是原因。

pringerx's avatar
pringerx

July 14, 2021

0

“······的同时”是习惯用法。例如:他在做作业的同时也听着音乐。我在看电视的同时吃着零食。我们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

原来如此!我一直以来都只用”同时“,前面没有加”的“,原来有这个习惯用法,谢谢!

pringerx's avatar
pringerx

July 14, 2021

0

“程度”可以用在具体事物上面。但是某个事物在特定的时间内只有一个程度。你的文章中讲述两人的性格,让我们假设有70%的相似,30%的不同(我随便说的),那么这就是一种程度,只要你们的性格没有变,就不会有另一种程度。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在某种(另一种)程度上······。”这样的句子听起来很奇怪。 可以参考下面两个例句: 1. 夏天是炎热的,根据夏天不同的炎热程度,可以分为初夏、盛夏和残夏。 2. 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 随着时间的变化,程度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很大程度上”和“一定程度上”更常用: 3. 翻译文艺作品之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能否恰如其分地与源语作者同声相应。 4. 河运延误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因运输量下降而减少。 不同的对象也有不同的程度: 5. 大多数癌症病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癌痛困扰。

了解,wow 你提的例句写的真美,谢谢你 🙏

pringerx's avatar
pringerx

July 14, 2021

0

不好意思,我说的太含糊了。 “恰恰是”强调的是原因,不管这个原因在句子中出现在“恰恰是”的前面还是后面。所以我的第二种改法,在句子末尾加了“的原因”,就是把语意指向前半句,这样强调的还是原因。

ohh 了解,谢谢!

挚友


This sentence has been marked as perfect!

我刚跟一个好朋友聊天,觉得很感恩有它的友谊,算是挚友把。


我刚跟一个好朋友聊天,觉得很感恩有它他给我的友谊,算是挚友

我刚跟一个好朋友聊天,觉得很感恩有它的友谊,算是挚友把(算是挚友吧)聊天,觉得很感谢能跟他成为朋友

1.「算是挚友吧」缺少主语,你前文主语是「我」,所以你写的长句拆分一下相当于: (1)我刚跟一个好朋友聊天 。 (2)我觉得很感恩有他的友谊。 (3)我算是挚友吧(我是挚友)。 2.我个人觉得「感恩友谊」不自然

我每次跟他讲话都即让我可以优哉游哉地表达心事,也会挑战我的思考方式以用不同的观点来看待事情与透露任何盲点。


每次跟他讲话都即让我可以哉游哉地表达心事,也挑战我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观点来看待事情与透露任何的同时发现所有盲点。

我每次跟他讲话都即让我可以优哉游哉地表达心事,时,都能够自由表达心事。与他的交流也会挑战我的思方式以用不同的观点来看待事情与透露任何盲点, 促使我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并发现自己的思维盲区

1.你一直以来有一个问题是:长句过多(这个问题几乎每篇文章都会出现,可能是受到英文的影响),比如「也会挑战我的思考方式以用不同的观点来看待事情与透露任何盲点」这句。 下次写文章时候可以考虑做长句的拆分。 2.「也会挑战我的思考方式」缺少主语,主语应该是「与他的交流」。 3.「悠哉游哉」和「优哉游哉」都存在。 优哉游哉,形容从容不迫,悠闲自在的样子,出自《诗经·小雅·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悠哉游哉,意思是悠闲自在。 出自谌容《赞歌》:“他披着一件灰布棉袄,两只空洞洞的棉袄袖子在肩上晃来晃去,给人一种悠哉游哉的感觉。” 我个人不建议你在这里使用两者的任何一个,它们表示的是「**生活**悠闲自在的状态」,用在这里不自然。另外要注意的点是,使用成语要谨慎,确认好意思再使用。中文母语者大部分时候也不怎么用成语,甚至不明白很多成语的意思和用法。有时比较日常的文章里使用成语反而让文章过于「文邹邹」。 4.「盲点」在中文中一般作为科学术语使用。

在某种程度下他的性格与我很像,但在某种程度下他跟我很不一样。


某种程度上,他的性格与我很像,但在某种程度下从另外的角度看他跟我很不一样。

其实这句最好用“方面”而不是“程度”,因为一个事物整体上就只有一种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后面就不会有另一种程度上。但是如今这种用法在中文也越来越常见。 要是我可能会这样写:“某些方面,他的性格和我很像,但在另外一些方面他又跟我很不一样。”

在某种程度下他的性格与他的性格和思维方式在一些方面跟我很像,在某种程度下他些方面又跟我很不一样。差异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互相提供不同的思维切入点。

最后一句可以移动到 这里。(当然我对最后一句做了大的改动)

我认为我们的相同和相异的结合恰恰是为什么我们会聊的那么投缘。


我认为我们的相同和相异的结合恰恰是为什么我们会聊的那么投缘之所以聊的那么投缘恰恰是由于性格的相似中有差异

或者:“我认为我们的性格相似中有差异恰恰是为什么我们会聊的那么投缘的原因。” “恰恰是”在因果关系逻辑中一般引出原因,⬆的“恰恰是”虽然后面是结果,但是强调的是前面的部分,也就是原因。

我认为我们的相同和相异的结合恰恰是为什么我们会聊的也正因为我们相似中有差异,所以能聊得那么投

「我们能够聊得很投机」/「我们很投缘」 这句直接改的话是「我认为这种相同和相异的结合恰恰是为什么我们会聊的那么投缘。」 ,但是这样写还是听起来很不自然,感觉像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句子。但口语中这么说似乎没问题。

在我忽略的地方他能给我不同的见地,反之亦然。


在我忽略的地方他能给我不同的见,反之亦然。

“见地”和“见解”意思差不多,但是“不同”一般和“见解”搭配。

在我忽略的地方他能给我不同的见地,反之亦然。

1.我觉得这句出现在这里太突兀了,移到了前面。 2.「他能给我不同的见地,反之亦然」这句有点啰嗦,直接说「互相提供不同的见解」就可以。 没有必要加上「在我忽略的地方」,因为「自己没想出来的见解」本来就意味着存在「被自己忽略的地方」。 3.「见地」一般用于「很有见地」(说话的人水平高深、经验丰富,说出的话很有水平、​内容深刻),而且也非常正式。

You need LangCorrect Premium to access this feature.

Go Premium